一张“作战指挥图”和323个“致富火种”
[工作日志摘录]
事业是考试,群众是裁判,发展是得分。
——柴生芳,2011年9月28日
上大学,柴生芳的专业是考古。临洮县扶贫办主任常贵勤没想到,下基层,柴县长画测绘图的“基本功”也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翻开他的第28本工作日志,一张张手绘的“村组地图”清晰翔实。“不但画在纸上,更刻在他脑子里。”常贵勤回忆,柴生芳对考察的情况之熟悉,常常令他这个本地人自愧不如。
更大的“测绘图”,则挂在会议室墙面上。在这张“临洮县产业示范村分布示意图”中,全县323个行政村标有各色符号:牛、羊、中药、蔬菜、瓜果;花卉、苗木;劳务输出……每个图形,对应着一种主导优势产业,共计6大类28种,构成了临洮县“一乡一业、一村一品”的脱贫路线图。“太好了,这下我有‘作战指挥图’啦!”常贵勤至今记得这图设计好后柴生芳的兴奋劲儿。
柴生芳心里,一直酝酿着一场扶贫攻坚的“硬战”。
33岁的苟家山村民苟胜利,在自家地头第一次看到了富裕的光亮。2013年底,他试着种下的一亩黄芪、一亩党参卖了1万元,相当于以前10亩洋芋的收入。他第一个打电话给柴生芳报喜。在他记事的小本本上,留着这样一行行字迹:“2013年3月,柴县长送来了一只小尾寒羊;2014年2月,柴县长来我家指导开春种植,并给我们带来化肥……”
苟家山村是柴生芳自选的联系帮扶村。从2012年3月起,他先后11次深入这个海拔3000多米的偏远山村,访民情、算细账,带领全村走上了种中药材、养良种羊,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路子。如今,全村养羊900多只,种植中药材1200多亩,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以前的1500元提升到了2013年的3500元。
一手抓产业调整,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。定西山高路遥,“村上缺路、户上缺钱”令柴生芳深感修路的重要性。
在上梁乡与辛店镇之间,有一条长约23公里的村道,名为“上辛路”。时间久了,这条坑坑洼洼、暴土扬尘的路成了百姓们的“伤心路”。为了让临洮人不再因路伤心,柴生芳6次进京、不懈努力,终于使临洮跻身全国“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”之列,获得了投资9.1亿元的道路建设项目。
“每条道路都是柴县长的‘心上路’。”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龙小林记得真切,按照柴生芳的规划,两年时间,全县323个村的道路将全部硬化,修建道路1115公里。
横在柴生芳心上的,还有很多——看到有些村吃水仍靠车载驴驮,他亲赴引洮工程建设现场考察,多方争取到了西南部农村饮水工程;为使绝大多数群众3年内住上砖瓦房,他“拿下”了总投资21.2亿元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和总投资3.06亿元的南屏镇灾后重建项目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