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论探讨 当前位置 :首页 > 学习研讨 > 理论探讨

    后危机时代的人大监督
    * 发表时间 : 2015-11-10 13:56:29 * 浏览 :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金融风暴的台风眼已经过去,就当人们以为危机已经解除时,一个新的经济名词后危机时代进入了大家的视野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,金融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,这使得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,因此,后危机时代是一种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。金融危机给了中国经济许多新的启示和教训,中国经济在后危机时代需要在反思中寻求新的崛起。在这样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,我们人大工作如何顺应形势,解放思想,对政府实施灵活而有效的监督,是摆在各级人大和每个人大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。笔者认为,后危机时代的人大监督,既要支持政府积极、大胆、灵活地行政,又要固守法律法规的底线,防止政府偏离依法行政的轨道。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。

    一、督促政府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行政措施。

   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脚步已经愈行愈远,但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旧患并未根除,产业结构唯有加快升级转型才能从容应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。在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,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时,完全应该而且必须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,助推现有企业实现升级转型。人大要敢于做政府的后盾,甘于做政府的助手,支持和帮助政府出谋划策,一起把事情办好。

    一是加强调整,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。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。政府要把握好方向,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,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,扶持和壮大一批重点企业。

    二是提升服务,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。帮助实现政府职能转变,构建小政府,大服务的发展理念,真正建设“服务型政府”,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政策服务。对转型试点企业在办证办事、政策适用及资源投放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。职能管理部门要对试点单位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给予优先优办,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。

    三是齐抓共管,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。给企业减负解困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举措,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当务之急。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有关减免税收政策,制定优惠政策,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,支持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,支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。

    二、督促政府给予企业更多的关怀支持。

    企业是经济的载体,没有企业就没有经济,没有经济就没有税收,没有税收就没有财政,而没有财政则政府就无法运转,社会就要瘫痪。然而,目前许多企业,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正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艰难跋涉,因此,仅仅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,那是远远不够的,还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。人大有责任、有义务督促政府做好各种帮扶工作。

    一是要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。调查是谋事之机,成事之道。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人大要督促政府、和政府一起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,挤出更多的时间,集中更多的精力,开展调查研究,深入基层、深入企业、深入实际,倾听企业的意见和要求,了解企业在升级转型中所面临的困难,然后坐下来和企业一起商量,一起研究,把各项决策建立在企业意见的基础上,真正代表企业的利益,树立起新时期政府部门良好的形象。让企业体会到政府就在身旁,政府在呵护着我们,从而增强信心,走出困境。

    二是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。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优势和协调职能,帮助产品升级、发展转型的企业引进技术、引进人才,顺利实现升级换代。总之,要做到企业有所呼,政府有所应,企业有所求,政府有所帮,不使企业迷茫于后危机时代之中。不仅如此,还要使企业在连续的砥砺下,锤炼得更为健全、坚强。

    三是要组织企业联手升级转型。由政府牵头、企业自愿,建立完善各种行业协会,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自律功能,努力形成政府、协会、企业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局面。通过企业间的联合,整合资源,优势互补,引导发展重点突破的产业和领域。对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,实行兼并联合,组建集团,实现其产业优势的快速扩张。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,或者以名优产品为龙头,以骨干企业为核心,以产权联合为纽带组建跨行业、跨地域的企业集团,依靠集团带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,促进产业优化升级。

    三、督促政府实施更多的民生工程。

    金融危机下,各级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,已经实施了大量的民生工程。在后危机时代,人大要督促政府实施更多的民生工程。因为,这不仅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需要,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需要。中央把民生工程作为最大的实事工程,把社会和谐作为最高的目标。各级人大要督促政府把有限的资金投向社会保障、公共卫生、义务教育、环境保护、高效农业等一系列民生工程上来。

    一是政府要实施更多的富民工程。老百姓无钱可花,社会和谐是一句空话。社会和谐的基础是老百姓富裕,有钱可花。怎样才使老百姓有钱呢?政府要实施更多的富民工程,老百姓才会有钱。要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,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。要抓好科技兴农工作,促使农业增效,农民增收。要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,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渠道,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,支持扶持中小企业,发展本土经济、草根经济。要改善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,给富民工程以必要的补贴,调动大家的积极性。只有让老百姓有钱可花,老百姓才能活得有尊严,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安定。

    二是政府要实施更多的保障工程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,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很大的增强,老百姓的富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,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,存款余额翻了几番,但是老百姓还是不肯花钱,即使在后危机时代,通货膨胀的预期非常明显的情况下,老百姓还是不肯消费,这是为什么?实质上是社会保障不健全,老百姓不敢消费。有道是“脱贫致富十年功,大病一场全掏空”。书包、药包、养老、购房等后顾之忧不解除,老百姓有些钱怎么敢花呢?所以政府要健全各种保障机制,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医疗、养老保障机制,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,建立起与房地产市场相适应的住房保障制度,推行更高水平的义务制教育。

    四、监督政府固守法律法规底线。

    在后危机时代,政府为了维持向好趋势,防止反复,仍然争取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非常措施,但是政府要吸取历史上“一放就乱,一收就死”的沉痛教训。历史上为什么多次而且循环出现“一放就乱,一收就死”的现象,其根本原因是调控时采取了一刀切的措施,金融断流,土地关闸,误伤了许多具有优良潜质和发展前景的企业,放活时越过了法律法规的底线,先发展后规范,先上车后买票,一轰而上,扶持了一些不该扶持的企业,致使鱼龙混杂,泥沙俱下,给以后治理整顿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。为了防止“一放就乱,一收就死”的现象重现,为了防止恶性循环,人大仍然要监督政府固守法律法规的底线,防止政府偏离依法行政的轨道。

    一是要准确把握法律法规的底线。灵活执行政策,不是不要政策,少收缓收不是不收,降低准入门槛不是不要门槛。政府在积极行政时,首先要学好法律法规,准确把握其底线,不仅要弄清楚支持什么,放宽什么,还要弄清楚支持到什么程度,放宽到什么界限。然后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,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,充分运用自由裁量权,最大限度地作出有利企业发展的行政行为。

    二是要固守法律法规的底线。政府行政不能逾越法律法规的底线。人大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以法律法规为准绳,监督政府依法行政。现在有的地方,有的同志又弹起了“先发展后规范,先上车后买票”的老调,监管失控,服务泛化的现象比较普遍,这是需要认真注意的!更让人担心的是,有些地方的人大和人大工作者,眼看政府偏离依法行政的轨道,而束手无策,怕戴上阻碍发展、阻碍增长、思想不解放的恶名,而不敢监督、放弃监督。要使这次放宽搞活不留下后遗症,政府积极行政也好,人大灵活监督也好,一定要固守法律法规的底线,做到宽而有度,放而有格,活而不乱,收而不死,使后危机时代下的中国经济朝着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政策的方向发展,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在后危机时代中得到全面优化,使企业和企业产品得到全面升级,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