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日前从国家统计局海门调查队获悉,今年上半年,我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,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见效,居民收入实现平稳增长,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,收入分配结构不断优化,发展成果竞彩足球比分更公平地惠及百姓,民生获得感成色更足。
数据显示,上半年海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.9862万元,同比增长5.3%,在经济稳健发展的底色上,勾勒出民生改善的清晰轨迹。同时,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收窄,成为民生改善的突出亮点。上半年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.6009万元,同比增长4.8%;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.0939万元,同比增长5.6%,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0.8个百分点。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从2024年上半年的1.73降至1.72,这一细微变化的背后,是乡村振兴战略在海门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。
从收入结构看,工资性收入以领先增速成为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“主引擎”。上半年,海门人均工资性收入1.8918万元,较上年增加1070元,同比增长6.0%,对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.8%。人均经营净收入5486元,增加184元,同比增长3.5%,贡献率12.2%;人均财产净收入1143元,增加42元,同比增长3.8%,贡献率2.8%;人均转移净收入4315元,增加215元,同比增长5.2%,贡献率14.2%,四大收入板块协同发力,筑牢了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根基。
工资性收入的稳健增长,得益于就业优先政策的全面落实。上半年,区人社局精准搭建就业平台,接连举办“春季人力资源大型招聘会”“春风送岗 妇联有约”“人才早市”等招聘活动79场,释放就业岗位1.5万个,推动城镇新增就业5661人。同时,紧扣康养托育、现代服务、新职业等领域的市场需求,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913人;聚焦乡村发展需要,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13期,培育高素质农民843人,以技能提升为居民增收注入持久动力。
经营净收入的稳步提升,离不开产业发展的坚实支撑。今年以来,我区聚力现代产业发展,持续推进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,常乐镇A+智能温室、乡创中心,正余镇100亩连栋大棚、王灶河老街等一批项目相继投用运营,为乡村产业注入新活力。上半年,全区休闲旅游农业综合经营收入达4.22亿元,同比增长10.8%;接待游客255.3万人次,同比增长7.1%,农旅融合成为农民增收新路径。
财产净收入的增长,则彰显了农村改革的活力。上半年,我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累计完成交易786个,成交金额9172.3万元,实现溢价181.3万元,溢价率2.0%。其中,土地流转面积2.82万亩,成交金额4737.9万元,盘活农村资源让农民在产权流转中共享改革红利。
转移净收入的提升,饱含着政策的温度与关怀。一方面,加大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力度,通过公益性岗位动态安置25名就业困难人员,为4015名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272.4万元;充分发挥失业保险“稳压器”作用,为6813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5680万元,代缴医保、生育险1396万元,为劳动者织密生活保障网。另一方面,精准落实惠农奖补政策,发放2024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补贴206.5万元、新型经营主体(大豆)单产提升补贴175万元、秋播油菜扩种资金44.3万元,让政策红利直达经营主体,为农业发展添力赋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