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社会新闻
从模具匠人到行业破局者
南通和鼎用“空白点”撬动新市场
来源:海门日报 发布时间:2025-07-10 字体:[ ]

在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,一家占地仅20亩的“小而美”企业,正以“填补空白”的创新逻辑成为行业破局者。南通和鼎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平,带领公司从模具厂起步,一路攻克暖边条国产化、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等技术,用30年时间,以“滚雪球”式创新实践,印证了一条硬道理——唯有将科技创新深植于产业创新的土壤,企业方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
1990年,模具专业毕业的沈平,用4年技术沉淀在海门模具开发市场站稳脚跟。不同于传统模具厂的路径依赖,沈平提出了“以模具为杠杆撬动产业链”的颠覆性思路。2000年他创立嘉顺塑料,为台资车企定制汽车车灯外壳,实现从模具开发到产品制造的跨越;2014年创立和鼎科技,瞄准建筑节能领域,开启暖边条国产化征程;2023年完成新材料公司升级,实现“研发—生产—标准”全链条能力。

回望创业历程,沈平说:“我们能够稳健发展,主要得益于模具撬动产业发展战略。”2013年,沈平在海门塑料商会交流中了解到,国内正在推广节能建筑,用暖边间隔条替代铝条,当时该产品主要依赖进口。巨大的进口替代市场让沈平从中捕捉到商机,果断带着研发课题,用半年时间赴日本、德国等国家考察学习。沈平采取集成创新,从模具开发到生产设备的制造,从工艺设计到工装设计,足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攻关,成功开发出了复合型锐马克暖边间隔条——其核心在于将0.1毫米厚的不锈钢型材与高性能隔热材料完美复合,热导通量仅为传统铝边间隔条的2%,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。

2015年,产品率先在北京和天津打开市场。紧接着,全塑型暖边间隔条及配件相继问世。该系列产品先后获得全国行业科技进步推动奖、科技创新奖等殊荣,并参与了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。和鼎公司在国内掘到了“第一桶金”,并助力暖边条国产化。“最高峰时,公司暖边条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,目前在行业中销售仍处前列。”沈平说。

最近,我国柴油机制造龙头企业——玉柴公司,向和鼎公司下了一批轻量化柴油机气缸盖罩订单。这个6年前和鼎公司开发的产品,在6年后又接到订单,正是对和鼎创新力的再次肯定。和鼎与玉柴合作已有10多年。6年前,玉柴公司实施柴油机轻量化,用PA替代铁质汽缸盖罩,交与和鼎公司研发。和鼎公司组织精湛的模具开发团队,仅用26天便成功了。深厚的技术积淀与快速响应能力,让和鼎和玉柴的合作更加密切。目前,和鼎公司每年为玉柴提供各种工艺较难的塑料件。

2023年,随着玉柴公司拓展新能源市场,高难度的新能源电动机母排研发重任再次交付和鼎。面对大电流、防断路等严苛要求,和鼎公司专门建立了实验室,对产品进行测试。沈平拿出已成功开发的新产品说:“目前,该产品已小批量投入生产,有望成为公司的新增长点。”

记者感言:南通和鼎的成长史,是一部小微企业在红海中开辟蓝海的生动教材。真正的蓝海不在市场调研报告中,而在技术专家与市场需求的交叉点。和鼎依托自身深厚的模具开发技术和创新冲动,以“空白点”战略,在产业链的缝隙处寻找尚未被满足的刚性需求,以独到技术解决产业痛点,将“小”转化为“精”和“专”,将市场“空白点”转变成现实的应用场景,使小企业同样能成为撬动大市场的破局者。